沒有什么能夠阻擋,年輕人對基金致富的向往。
2月24日,滬指、創業板指分別跌破3600點、3100點關口,A股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跌。白酒、醫藥行業等基金重跌,相關話題再次沖上微博熱搜。而從去年年底開始,“基金”已經成為各大社交平臺的熱門話題,尤其在年輕人愛逛的B站、小紅書等平臺上,基金相關內容迅速增長。
界面新聞發現,在小紅書平臺上搜索“基金”,不僅會出現相關圖文內容,還會出現不同的話題分類,包括“基金博主”、“建倉”、“基金定投”、“新手買基金”等。
在B站,搜索“基金”這一關鍵詞,平臺會展示大量的視頻內容,包括介紹基金知識的財經博主,還有一些以“基金”為話題的娛樂性視頻。近期,越來越多的生活、美妝類博主也開始分享理財經驗,這些視頻的播放量從幾萬到百萬以上不等。
不只是B站和小紅書,在豆瓣這樣的文藝社區,關于理財的討論小組也多了起來。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,截至2020年末,B站超過86%的月活用戶年齡都在35歲以下。而2020下半年發布的《中國家庭財富指數報告》指出,中國新增基民中,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到一半以上。
據界面新聞觀察,在小紅書平臺上,發布基金內容的作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:第一種是分享基金購買經驗的個人,其中不乏專門發布“養基”心得的垂直用戶;第二類是有一定粉絲量基礎的財經博主;第三類則是機構號,例如一些理財培訓機構。
而在B站,除了分享基金經驗的個人之外,許多營銷號開始利用基金的話題進行漲粉。據B站官方披露的數據,2020年,投資理財類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464%。
但與此同時,一些營銷號也嗅到了商機。在“基金號”瘋長后,用戶和平臺面臨的風險都隨之加大。
一位理財培訓機構人士告訴界面新聞,該機構會和社交平臺的博主合作,其主營業務是付費理財課程。在小紅書平臺上,有博主在基金相關的圖文內容中掛出鏈接,點擊之后便是理財機構的課程購買頁面。
在小紅書和B站的平臺上,不少博主通過基金相關內容引流用戶至公眾號,從而建立社群。并且,不少賬號均引流至同一個公眾號。界面新聞記者通過下圖中的賬號介紹加入了一個基金交流群,該群已是群主建立的第7個交流群,群內人數超過200個。
在年輕人對于基金的熱情之下,理財營銷變成了“財富密碼”。此前新浪科技報道稱,一位B站UP主曾在B站發布基金相關視頻吸引粉絲關注,誘導小白基民開戶炒股,還通過付費內容獲利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年初,一位在B站粉絲量近70萬、微博粉絲量50萬的財經博主表示,其收到了B站方面的要求,后續不能再在B站上發股票和基金相關視頻,除非持有CFA證書。對此,B站相關人士回應界面新聞稱,暫時沒有這樣的社區規則。
實際上,金融產品的營銷一直存在諸多紅線。
北京市證監局曾明確,有關機構或個人未經中國證監會批準,擅自從事為投資者或客戶提供證券投資分析、預測或者建議等直接或者間接有償咨詢服務的活動,都屬于“非法證券投資咨詢”。
監管部門表示,不論銷售的是培訓課程還是交易技巧,只要向投資者推薦了股票或提供了股票投資建議,并直接或者間接獲取經濟利益的,均屬于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,需取得證監會批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。
一位基金公司的渠道經理告訴界面新聞,公司會找財經類的博主分享一些觀點,但大多發布在微信、微博和雪球社區——在社交平臺上發布基金相關內容必須十分謹慎。
目前,在小紅書平臺上,用戶搜索基金后會顯示“投資有風險,理財需謹慎”的提醒。而螞蟻基金副總經理梁景瑞也在近期表示,基金適合普通投資者,但也需要避免盲目跟風。
于平臺方而言,“基金”變成了炙手可熱卻風險重重的內容;對于普通用戶來說,面對“基金致富經”,就更需要擦亮雙眼了。